來自印尼的Ryana Wahadi這麼寫⋯⋯
我相信,雖然彩虹不會永遠都在,
但總有一天,當大地被雨淋濕後,
就會出現一道漂亮的彩虹,即使只是短暫的。
Aku pun percaya,
tetapi akan ada saatnya pelangi menggaris indahsetelah bumi basah oleh hujan, meskipun hanya sebentar.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 ICERD
2022年,台灣政府首次針對「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發表國家報告,民間的各界組織也紛紛推出平行報告,以補充國家報告的不足,而我們勵馨移住者服務中心 GOH-Migrants也沒有缺席。
2023/7/28 「多元創新之鑰:移居到宜居,促進非公民平等待遇」記者會
在光點台北舉行非公民在台權益倡議記者會,邀請各家媒體、國際專家學者前來,一同見證這重要的一步。
2023/7/29-30 「移住到宜住:移的進行式」 系列活動
跟隨著族群共融的主題,我們在2023年的暑假舉辦「移住到宜住:移的進行式」系列活動,內容包括講座、體驗與展覽,呈現移住者的多重面向,邀請線上的你一同回顧那段精彩的時光。
「多元創新之鑰:移居到宜居,促進非公民平等待遇」記者會
2023年,勵馨邀集三個致力於移工人權工作的民間團體,以及77位移工代表們,共同就非公民在台權益的現況為題,撰寫民間團體平行報告,並於7/28發佈,以積極促進我國之非公民平等待遇。
我們期許政府積極促進非公民在台灣之社會平權,倡議台灣邁向多元、共融、創新,並以之作為社會永續發展之基石。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
民間回應報告
點擊以下載
English version
This report is jointly authored by The Garden of Hope Foundation, Domestic Caretakers Union Taoyuan, Association of Taiwan People Social Welfare, the 1095 Migrants Cultural Association, and 77 migrant worker representatives.
The content covers issues such as judicial and media discrimination, hindered freedom of labor, compromised labor rights, and inadequate religious freedom and sensitivity towards social diversity.
與會來賓與發言後記
(一)來賓發言
王淑芬
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
勵馨基金會從創建以來就關注性別暴力的受害者。隨著社會進步,勵馨認知到性別暴力的目標不限性別,自然也不分國籍。
近期#Me_Too的風潮中,有許多處在高風險環境下的族群仍被噤聲,移工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往往缺乏社會資源支持,語言也不通,今天在人權委員、各國移工與學生代表的見證下,希望全體社會可以共同消弭種族歧視。
紀惠容
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暨監察委員
所謂ICERD,保護的就是所有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不分種族、國籍,都應該受到平等的對待。
然而,事實卻是漁工、家事移工與產業移工之間,因為工作領域不同而有權利保障的差異;本國勞工與移工明顯的薪資差距;來到台灣求學的外國籍學生也頻傳受到不當對待,一週工作超過四十小時,完全罔顧他們的受教權。
臺灣,在高度國際化的現在,應該要也迫切需要一部「真正的」平等法,以呼應社會對外籍人才的高度需求。
徐文路
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主任
即便不講人權,只從經濟角度來看,當日本韓國在不斷改善其移住政策時,臺灣卻沒有進步,就不會有人想來。來臺的東南亞、非洲留學生,還會受到各種情況的歧視或剝削。台灣需要這些勞動力,也需要更好的國際形象,就算只是講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台灣社會與政府都應該改善目前的情況。
Epo Ishiyama 石山絵歩
每日新聞亞洲總局特派員
媒體在打擊針對非公民的仇恨言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媒體更可以扮演一個積極的改變者。以日本為例,在日本,外國人是以技術交流的名義來到日本,但實際上早就在日本工作了。
因此,媒體必須承認這個事實;其次,媒體需要更多地傳達非公民的故事,而不只是說明外國人的人數而已。
透過這些故事,讓人們真實地意識並理解非公民族群在我們當中生活著,這些故事不一定幸福快樂,但是,可以讓大眾真正了解非公民族群在國內的處境。唯有更多地知道真實狀況,才有機會改變現況。
與會來賓與發言後記
(二)權利主體代表發言
權利主體意指在人權公約中主要保護的族群或對象,在「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中,權利主體就是在國外的移工、留學生。
Jasmin Ruas
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理事
身為一個來自菲律賓的移工,歧視在Jasmin的生命中如影隨形。
他提到,不只是沒有自由,連生病、求救的權益都沒有,原本應該保護所有人的警察,通常只在乎他們是不是逃逸移工。
Jasmin說:「我知道,同樣是外國人,白人的等級是高過我們的,因為不會有警察懷疑他們的身份。」
最後他控訴,台灣政府認為自己很認真的落實ICERD,但其實不是如此。移工為台灣人做家務、照顧老人小孩,移工是台灣社會重要的人力。「我們是人,卻被當作機器對待。」
Fajar
印尼Ganas Community創辦人
Fajar認為社福移工群體從最初申請就已經感受到歧視,移工的人身自由、尊嚴均受到漠視,整個引進外籍勞動力的體系受到仲介、雇主把持,形同「現代奴隸制度」。
即便臺灣政府聲稱有相關法規限制仲介與雇主的行為,也有給予相關的訓練或資訊佈達,但在實際狀況中,移工受到不當對待、因為缺乏資訊而失去權益保障等案例仍層出不窮,違規的仲介、雇主卻持續逍遙法外。
台灣人應該藉著國際人權公約與相關審查報告的機會,真正打開雙眼與良心,看見台灣社會中的不平等與歧視。
吳珮凰 Luna
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正式來台讀碩士之前,已經來台灣交換兩年,因此珮凰自認可以適應台灣生活。
即便如此,日常生活中仍會面臨歧視,聽到國籍就變臉的阿姨,只有得知他是來讀書的之後,態度才稍有轉變。從前因為中文不夠好,也遭遇許多生活上的不便,僅管可以用英文溝通,台灣仍是一個以中文為主的地方。
珮凰說:「我可以理解大家希望用母語溝通,只不過在台灣確實是『不會中文就沒有聲音。』」
系列活動
移住到宜住:移的進行式
種族歧視在台灣的嚴重程度不容忽視
2023年7月,彰化發生一起新二代少年因為被誤認為是逃逸移工,而受到警察違法、暴力抓捕的事件。而這並不只是警員或新住民需要面對的問題,該事件顯示出,台灣社會對不屬於「刻板台灣人長相」的人,有著強烈的敵意與歧見。
可悲的是,同樣是偏見,卻也有階級。所謂「外國人」指的是歐美日韓;長得黝黑、樣貌不似「西方人」,就是「外勞」。
對於這群非公民被歧視的的痛苦,民眾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近年頻傳的#me too事件,卻難適用在移工身上,因為當移工被雇主性騷擾時,常陷入無人相信且無人重視的處境。
國際的創新作法值得學習
採用國際間創新的方法來解決既有社會問題,台灣人並不陌生,別忘了,「民主」本身也是從歐美西傳而來,近幾年幫助廣大女性說出受到性侵害、性騷擾經歷的#Me_Too也是。在記者會中,我們看到日韓政府在移住政策上下的功夫,也看到監察院、各方代表提出的建議,都希望政府能積極改變以應對如今的國家難題;也看到來賓提出媒體該如何幫助移民工群體,幫助整個社會對多元種族的接納程度。
台灣人必定做得到,就如從前一樣。
只是與此同時,他們仍然持續受苦。
反歧視,從你我做起
歸納報告與來賓的發言,其實反歧視很簡單也很困難。
打開你的耳朵、敞開你的心房。聽起來很抽象。
想更認識移住者議題嗎?下滑看活動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