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日本經驗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藤崎麻里以「在日本的外籍工作者」為題,做了許多深度報導。她近來的工作內容包涵探討在日本的外籍工作者因懷孕及分娩而導致無國籍身分的議題。

合法在日本居停留的有證外籍工作者,皆受到日本勞動法規保障,然而,工作者在面對懷孕、生子的歷程時,往往因害怕被辭退,或不曉得可以向誰求助,而不敢對外求助。

正因為不敢對外求助,欠缺系統性的協助,很可能導致身份轉變,有證變無證。例如每週有一定時數投入工作的語言學校學生,因懷孕而無法持續繳交學費,從合法停留學生變為無證人口,身分轉變後,更難取得資源,並影響後續協助難度,除了因害怕被遣返而經常選擇隱匿生活外,跨國法律上的空白地帶,例如生父母原籍國不承認這樣身份的小孩,則可能滯小孩於無國籍狀態。

除勞動法規保障有證外籍工作者的權益外,《母子保健法》保障所有懷孕、生產過程中的人士,無論其在日本是否合法停留,皆能在日本獲得孕產所需資源,例如低價甚至免費的產檢醫療、費用補助、孕婦與嬰兒健康手冊、嬰兒疫苗等。然而,實務上,有證、無證外籍工作者能否取得相關資源,受人為因素影響頗大。

在不論國籍為何、有無合法居停留證件的情況下,理論上日本政府皆須提供一定程度的懷孕、生產所需資源。然而,在執行實務上仍有落差,例如,各地方政府的態度或接案的承辦人員,可能致後續的評估和處遇方式不盡相同。2012年實施的移民政策改革(Immigration Reform),使在日本的無證外籍工作者面臨更困難的處境。在此改革前,即便是沒有合法身份的外國籍人口,仍能在地方政府註冊成為外籍居民,此稱為「外國人居留系統」。然而,改革後,外籍人士被要求需至日本國家層級的移民主管機關辦理註冊手續,又稱「新居留管理系統」。無疑地,政府能更容易找出無證外籍工作者,因此無證外籍工作者更難尋求懷孕、生產的支持服務。

在日本,日本人有義務確保子女接受教育的權利,然此規定的對象僅限於日本國籍者。若子女非日本國籍,父母可視情況安排子女的教育,外國籍子女仍可於日本就學,但並無義務就讀公立學校。此外,地方政府的政策態度對於外國籍子女能否獲得教育影響頗大。有些地方政府願意讓外國籍兒童進入公立學校,有些地方政府則要求非以日語為母語的孩子,於進入公立學校就讀前應先修習日本語。

bottom of page